你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研究进展
新闻中心

 

研究进展
发布者:江苏省遥感学会秘书处 发布时间:2015/6/23 阅读:779次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原位仿生被动采样技术及生物有效性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POPs污染是目前国内外众多湖泊正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因具有致癌、致畸及致突变等危害,湖泊中的POPs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湖泊中的POPs可以被初级生产者富集,之后传递进入食物链并在高营养级生物中累积、放大,对湖泊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危害。生态风险及人体健康评估通常因缺少各采样点生物体中POPs的数据而难以开展,原位仿生被动采样技术可以弥补此方面的不足。沉水植物是湖泊水体系统中的重要初级生产者,是湖泊中POPs的天然原位监测体,但由于受富营养化等影响,沉水植物已经在众多湖泊或湖湾中消失,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可以替代水生植物原位采集并监测湖泊POPs的仿生被动采样技术,为富营养化及重污染物湖泊中POPs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水生植物脂半透膜被动采样装置的研制及其在湖泊水源地有机污染物的原位监测和生物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21121107118)及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青年科学家小组项目等的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陶玉强副研究员等在国际上首次将被动采样技术应用于评估POPs对陆生植物的生物有效性及“老化”效应(Environ. Sci. Technol., 2012; Water Res., 2008; J. Agric. Food Chem., 2008)之后,通过提取、分离、纯化我国淡水湖泊中典型沉水植物体内的脂肪,利用非对称相转化膜的制备方法,在国际上首次制备出了一种新型含水生植物脂的半透膜被动采样装置(linoleic acid embedded cellulose acetate membrane),通过与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化学提取方法、商业化的三油酸甘油酯半透膜采样装置以及玄武湖原位沉水植物富集结果等的比较,结合水温矫正等手段,将此采样装置成功应用于太湖沉积物孔隙水中以及南京玄武湖和月牙湖夏季及冬季水体及沉积物空隙水中多环芳烃的原位采样,并成功预测了多环芳烃在玄武湖四种沉水植物中的富集,为湖泊POPs的原位监测、生物有效性研究及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新技术。相关成果近期在环境科学及工程领域顶级刊物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正式刊出(Yuqiang Tao, Bin Xue, Shuchun Yao. Using linoleic acid embedded cellulose acetate membranes to in situ monitor PAHs in lakes and predict their bioavailability to submerged macrophyt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49, 6077-6084, 全文链接如下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est.5b00863),同时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各一项(ZL201210427132.3及ZL 2012 2 0567108.5)。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江苏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学会  苏ICP备12065093号 
电话:(025)86882172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73号 邮编:210008